(网经社讯)4月12日,苏宁易购正式启动“外贸优品振兴计划”,将全面开放“零售服务商”双线场景运营、商品供应链及物流履约服务能力,携手外贸企业共拓内需新蓝海,助力“中国制造”迈向“中国品牌”。依托全场景零售生态、数字化运营能力及智慧供应链体系,苏宁易购将通过极速入驻通道、流量资源倾斜、反向定制支持等举措,为外贸企业提供从入驻到销售的全链路赋能,推动优质外贸商品快速融入国内消费市场。
双循环困局:外贸企业需要“接地气”的解决方案
网经社数字零售台(DR.100EC.CN)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,据海关总署数据,2024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.1%,但机电、轻工等传统优势品类出口额同比下滑4.3%,部分外贸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60天以上。商务部研究院调研显示,超六成外贸企业在尝试内销时遭遇“水土不服”——线下渠道进场费高达销售额的25%,线上平台流量成本持续攀升,而产品设计又难以匹配国内消费者需求。
“外贸转内销不是简单换个市场卖货,而是需要重构从生产到触达的完整价值链。”苏宁易购总裁任峻在发布会上指出,苏宁的核心优势在于“离消费者更近”:“我们的家电3C家居生活体验店、零售云门店、家乐福超市,既是销售终端,更是产品与消费者对话的实验室。”
三箭齐发:全场景零售的立体化赋能体系
苏宁此次计划围绕“双线场景运营、供应链改造、品牌孵化”三大维度,推出具体举措:
1. 极速入驻+双线融合:打破渠道“玻璃门”
零门槛入驻:开通外贸企业专属入驻通道,资质审核时间从7天压缩至24小时;
全渠道上架:商品一键同步至苏宁易购主站、线下超万家门店及零售云、拼购等细分渠道;
场景化体验:在南京、上海等20个城市核心商圈设立“外贸优品体验馆”,消费者可现场体验出口级商品品质。
广东某小家电出口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:“通过苏宁线下门店展示,我们产品的消费者试用转化率比纯线上模式高出3倍,且客单价提升40%。”
2. 智慧供应链:降本增效的“硬核基建”
仓储共享:开放46个全国物流基地、100个区域中心仓,外贸企业可“按需租赁”仓储空间,物流成本降低30%;
定制化配送:针对大件家居、精密仪器等特殊品类,提供安装调试一体化服务;
反向定制(C2M):基于苏宁4.6亿会员消费数据,指导企业开发内销专供产品线。
典型案例显示,浙江某户外家具企业根据苏宁提供的阳台场景消费洞察,将出口欧美的庭院沙发缩小尺寸、增加储物功能,改造后单品月销突破2000套,较传统外贸订单利润率提升15%。
3. 流量生态+品牌孵化:从“卖货”到“造牌”
亿级流量包:首页开设“环球优品”频道,日均曝光量超5000万次;
内容营销矩阵:联合PP视频、苏宁直播打造“厂长来了”系列纪录片,讲述外贸品牌故事;
金融服务加持:提供“内销保”专项贷款,首年利率补贴50%,缓解企业资金压力。
战略纵深:线下场景的不可替代价值
与纯电商平台不同,苏宁的线下网络正成为外贸转型的“战略重器”。在苏州观前街苏宁易购旗舰店,出口日本的智能马桶盖被置于模拟卫浴场景中,消费者可体验自动翻盖、语音控制等功能。店长透露,场景化陈列使该产品周销量增长270%:“很多顾客原本只想买普通马桶,体验后转而选择智能款。”
这种“体验即转化”的模式,在大家居领域尤为显著。苏宁联合居然之家打造的“外贸家居生活馆”,通过VR云导购、3D样板间等技术,让出口家具实现“所见即所得”。北京消费者王女士表示:“能亲眼看到、摸到出口品质的沙发,比线上看图购买放心得多。”
行业共振:重构“中国制造”价值坐标系
苏宁的入局,使得外贸转内销的生态竞争更趋立体化:京东以供应链效率见长,拼多多聚焦下沉市场爆款,百度主攻AI数字化,而苏宁则通过双线场景重塑消费认知。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分析:“当出口级电饭煲出现在社区零售云门店,与本土品牌同台竞技,这实质是在建立‘优质优价’的新市场标准。”
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产业链上游。安徽某服装代工厂依托苏宁C2M系统,将原本出口北欧的防风外套改为适合国内骑行的轻量化设计,并贴上自有品牌标签。“过去代工利润只有8%,现在自有品牌利润率达到25%,苏宁还帮我们对接了本地骑行俱乐部做精准营销。”该企业负责人称。
挑战与破局:从“流量战”到“持久战”
尽管前景广阔,转型阵痛依然存在。佛山某陶瓷企业尝试入驻苏宁后发现,线下渠道对包装完整度、售后响应速度的要求远超外贸订单:“出口时整柜发货只需简单防护,但国内零售需要逐个产品加固包装,物流成本激增。”对此,苏宁推出“出口品控平移计划”,派遣专家团队协助企业建立内销质量管理体系。
另一重挑战来自价格体系冲突。某箱包企业担心内销低价影响海外客户信心,苏宁为此开发“双轨定价系统”——通过型号差异、功能微调实现内外市场产品隔离,目前已覆盖90%以上入驻企业。
未来图景:打造“双循环原生企业”
苏宁易购高层透露,计划未来三年培育100个外贸转型示范品牌,带动超万家制造企业升级。更宏大的愿景是,通过数据反哺制造,孕育一批“双循环原生企业”——这些企业从产品研发阶段就兼容国内外市场需求,如为欧洲开发高能效空调的同时,针对国内市场推出静音升级款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评价,这种模式可能改写全球供应链规则:“当中国制造能同时高效响应国内14亿消费者和海外市场,其柔性化能力将构成新的竞争壁垒。苏宁搭建的不仅是销售通道,更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跳板。”
结语:零售老兵的“新基建”使命
从30年前的空调专营店,到今天的全场景零售巨头,苏宁此次躬身入局外贸转型,既是对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响应,亦是对实体零售价值的重新证明。正如任峻所言:“当线上流量成本逼近临界点,线下场景的体验价值和信任背书将成为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。”在这场中国制造的集体突围战中,苏宁正用“铁脚板+数字化”走出一条独特的破局之路。